“好意同乘”出事故 驾驶者是否担责?(以案说法)

  • 分类:社会观察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02-04 10:47
  • 访问量:

【概要描述】

“好意同乘”出事故 驾驶者是否担责?(以案说法)

【概要描述】

  • 分类:社会观察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02-04 10:47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    【案情】2020年9月,张某驾车下班回家,适逢同事王某顺路,张某便邀请王某搭便车,王某欣然接受。行驶途中,由于张某驾驶过程中未注意避让正在直行的车辆,导致与余某驾驶的汽车相撞,两车辆损坏并致乘车人王某严重受伤。

  经交警认定,张某承担事故全部责任,余某无责任。王某作为没有过错的搭乘人,将张某诉至法院,要求其赔偿自己的全部损失。最终法院认定,张某搭载王某是基于善意的施惠行为,造成事故应减轻张某的赔偿责任,故判决张某承担交通事故造成王某损失总额的80%,王某承担20%。

  【说法】“好意同乘”也称搭便车,是指驾驶人出于好意,无偿地邀请或允许他人搭乘自己车辆的非运营行为。在民法典出台前,并没有关于“好意同乘”的明确法律规范。根据相关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,“好意同乘”造成乘客损害,驾驶人有过错的应承担赔偿责任,但可以适当减轻其责任,乘客有过错的,应当减轻驾驶人的责任。据此,法院作出对“好意同乘”驾驶人减轻20%赔偿责任的判决。

 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七条明确了“好意同乘”的相关法律规则,规定“非营运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无偿搭乘人损害,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,应当减轻其赔偿责任,但是机动车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”。

  “好意同乘”作为一种善意施惠、助人为乐的行为,属于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范畴,发生交通事故后让驾驶人承担全部责任,不利于传统美德的弘扬,但不能以减损乘车人的权利作为代价。若驾驶人行为具有侵权的故意或过失,则不能仅以“好意同乘”作为减责事由。比如,好意驾驶人违反一般安全注意义务,或存在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严重行为等,就不能减轻其责任。
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1年02月04日 19 版)

 
(责编:曹昆)

相关信息

在线留言

留言应用名称:
客户留言
描述:
验证码

地址: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映月路598号商铺

©2021广东慈兴电力有限公司  粤ICP备16008631号  

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珠海